今年两会备受关注的不仅有《政府工作报告》★◆■★■,还有《民法典》(草案)等议案的审议。围绕着这些重要文件◆★◆、法律的解读亦是本次两会新媒体报道的一大亮点。新华网在本次两会期间推出“新编辑部故事系列”文章永利集团304am登录◆★■◆,该系列《这个内部工作群,被“曝光”了■★★★!》《糟糕!领导把我拉黑了……》《我,终于把领导微信删了》三篇报道精准把握两会主题和议题,用趣味化、年轻态的表达方式将《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草案)中的内容融入日常工作交流场景,形式独特、内容有趣★■★、通俗易懂,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于社交媒体★★◆。对于《民法典》(草案)的解读,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短片《热剧主角“现身说法”:民法典将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以生动诙谐的方式综合解说◆★★、动画★■◆、影视剧画面等多样表达形式,带入感深,理解性强。此外,人民日报、人民网推出的《当哪吒遇上民法典》《“桃园三兄弟◆◆■★”用上民法典》等创意动画短视频选用熟知的经典形象生动形象阐释民法典的亮点及意义,形式新颖有趣◆◆■◆、内容通俗易懂。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推出的《这座图书馆里,藏着一本神奇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人生大冲关》等互动H5■◆◆★,结合答题★◆■★◆★、游戏等轻度交互的方式,在体验式参与中阐释民法典的条文,明晰民法典的意义。
在硬件设备的更新上,5G+4K/8K背包、5G+AR眼镜等“黑科技◆★◆◆”的亮相吸引众人关注。今年两会期间■■,部分记者使用了像普通双肩包一样大小的“5G+4K”背包,该背包内置了4K编码器和5G模组,可直接连接摄像机进行5G网络下4K级别直播视频的采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使用的5G+8K背包则可实现8K外景信号实时传输◆★,同时可以对收录的8K信号快速编辑★◆★★,呈现8K超高清画面。人民日报社推出的“5G+AR”采访眼镜★★◆■★■,记者只需手势或语音控制即可完成视频录制、拍照、直播等工作◆★★◆★,并能实时了解人物信息资料★★、进行第一视角的现场直播,在拍摄时还能与后方编辑实现屏幕共享、实时互动,将在一线获取的视频素材回传至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打造的智慧平台进行智能剪辑、智能导播,实现对新闻采编发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近年来,移动直播、短视频发展突飞猛进,视频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成为内容表达的主流方式。两会期间,各家主流媒体推出一系列创意足、内涵深◆★◆★、交互强的可视化作品,用H5◆■★、短视频、动画、VLOG等形式丰富两会新媒体报道,有力传达两会声音。
重大主题微视频是近年两会新报道必不可少的★★■“主菜◆■◆★”,各主流媒体提高站位◆★★、深挖内容,既观全局又察细微■■★★★,精准表达重大主题◆◆★,传递丰富内容■★★,提振国民信心,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全国人大代表专题宣传微视频《我是十四亿分之一》,讲述8位来自抗疫一线及日常工作中的全国人大代表的故事,生动展现他们恪尽职守、尽职履责◆■◆、贴近人民、反映民声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从个体观全局◆★■■◆,高度契合时代主题■◆★。新华网相继推出《风雨无阻》《决战倒计时》《洪流》《法治的信仰》等作品■★◆◆,用精心的构思◆★■★◆、精彩的画面、惊艳的特效◆◆■◆◆★、精准的表现把重大主题融入视频化表达中,成功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总的来看,特殊情况造就了今年两会的多个首次◆★★◆◆,也使得两会新媒体报道较往年有了更多变化。前沿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传媒行业,创新传播形式,再造新闻生产流程,两会期间所呈现云端相连的图景或将成为未来媒体报道的发展趋势◆■■◆。但需注意的是,主流媒体不仅要关注技术的创新◆■◆★■■,更应注重内容与技术的适配◆★★★■★,注重传播内容的深度和价值★★◆★■★,全面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推进媒体融合行稳致远。(作者: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郑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系研究生)
Vlog在去年两会报道中初登舞台★★★★◆,表现亮眼。跳出传统的报道视角的Vlog以第一人称视角直观看两会,观众在讲述者活泼、趣味■◆◆■■★、贴近的内容表达中获取丰富信息。在今年采访受限的情况下,各主流媒体竞相使用Vlog的形式进行报道★◆■★,记录台前幕后,传达两会声音■★★★。如中国日报“小彭Vlog★◆”延续去年生动活泼的风格■◆■◆■★,通过记者小彭的第一视角解密两会采访◆◆■■■★、解读热点话题。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两会VLOG的讲述者不仅是媒体记者,还邀请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客串记者,强化报道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推出两会特别策划“委员出镜★■◆”栏目,邀请各界政协委员出镜采访★◆★,分享作为两会亲历者直观真实的想法★◆◆■;澎湃新闻推出■◆◆“委员Vlog看两会”■■■◆◆,用政协委员的第一视角记录两会实况★◆◆。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王俊凯合作的■◆“探秘最高检Vlog”用公众人物探秘的方式掀开最高检的“神秘面纱”,将严肃内容以活泼方式呈现,获得一致好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5G从新技术到“新基建”■★,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更显成熟。今年两会期间,5G信号传输为异地实时交流提供技术保障,让身处梅地亚中心的媒体记者能够与人民大会堂的代表委员实现高速率、微延时、超高清的线上采访,在特殊时期完成“云■★”跑会。除提供通讯保障外,新华社开创性地进行“5G+8K+卫星◆◆■★★”现场直播,实现了北京、威海、喀什、三亚■■★◆★◆、漠河五地记者现场连线、实时回传,直播两会实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5G+8K实时传输和快速剪辑集成制作,并利用5G网络开展直播连线,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两会新闻。
此外,人民网推出的融媒体栏目《两会夜归人》在今年两会期间迎来第三季◆◆■。自2018年两会亮相以来,该栏目以独特的视角、活泼的态度、亲和的方式收获众多好评。第三季由人民视频◆◆◆◆、快手■■★、腾讯新闻联合推出,通过“连麦”直播■◆,每期邀请一名代表委员或专家学者与媒体记者围绕两会议题、社会热点进行■■■◆“隔空■■”联动、在线交流。栏目兼顾了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两个方面,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是一次与时俱进的媒体融合新尝试。除《两会夜归人》外◆★■,人民网还推出原创线上视频对话栏目《两会夜话》。该栏目由人民网总编辑亲自主理,在演播厅连线邀请中青两代、各行各业的嘉宾◆◆,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不同年龄、不同圈层间的思想交流。栏目既有高格调,又有年轻态,将严肃说理与生动叙事巧妙结合■★★◆★◆,顺应了网络传播的新趋势,在交流中实现中青两代人之间一次成功的“跨年代”融合■◆◆◆★。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直播、视频平台功能日益完善,特殊时期兴起的云访谈★◆、云对话等成为本次两会报道的全新形式★◆◆。人民网推出大型线上对话节目《两会云客厅》,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云★★”中交谈、“云■◆★”上见面,共同探讨热点话题,聚焦两会最新动态★★★■◆★。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和光明日报、光明网联合推出“全国两会云访谈”,邀请多位政协委员和嘉宾,围绕“政协委员眼中的书香中国”这一话题畅谈。中国青年报社推出《中国青年说》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青年说》,目标受众瞄准青年群体,通过■◆★◆“现场+云连线◆■◆■■”的形式,邀请战◆★“疫■★★★”青年、创业伙伴◆★★、“带货”主播、青年律师、技术达人、高校学子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云端畅谈,共同聚焦国计民生与青年发展的话题,传递青春声音与梦想。
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引发强烈反响。该访谈邀请来自基层和抗疫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讲述履职故事■★■,通过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记录并再现人物真实影像■◆★■★,让相隔一千公里的代表和记者跨越时空“面对面”实时交流,并能★◆◆“握手”致意◆◆■,开创了5G时代远程同屏访谈的先河◆◆。同样使用5G全息投影技术的还有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和新闻传播中心★◆◆★,将前方受邀代表委员的3D全息影像回传到后方演播厅,实现现实与虚拟的■★■“无缝衔接★◆◆■”。
作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都会引发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两会召开时间较往年推迟了两个月■◆◆■,选在了五月下旬召开★■◆■。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今年两会的形式也有所调整◆◆,首次采用视频会议方式举行,在采访时不采用现场“面对面”的方式,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来安排新闻发布会、“委员通道”◆■◆■◆◆、“代表通道”★■★■■■、“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云端对话◆★★★、隔屏交流成为本次两会的一大亮点◆■。今年两会报道虽然大幅减少了上会媒体、记者数量,但两会报道的创意与突破并未受到限制,新技术★★■■◆、新形式★◆◆★◆◆、新创意接连步入公众视野,传递丰富信息,带来全新体验。总体来看★◆■◆■,今年两会新媒体报道呈现智能报道、云端相连、创意交互的鲜明特征。
云端相连的不仅有记者嘉宾,也有共同协作的媒体机构。今年两会期间,在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倡导筹备下■◆◆◆★■,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等全国16家省级媒体共同参与组建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该编辑部紧扣两会重要议程,围绕“2020★◆■◆■,我们一起拼”主题★■■◆,利用各家媒体资源优势◆■,运用5G传播、AI人工智能、异地全息投影等新媒体传播技术,开展媒体间■◆★★“跨越山河大海 击破时空障碍★◆”的云端大型联合报道,并在“云端■◆■■”共推出了十份《两会流媒体》杂志,以H5★★◆★◆★、图解等新媒体产品的形式呈现两会热点内容,是我国媒体融合的一次全新尝试■■◆■◆。
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影响着信息传递的方式及渠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先后成立人工智能相关编辑部或研究机构■■◆■■◆,探索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全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今年两会报道中再次取得突破,创新报道样态永利集团304am登录,引发社会热议。继AI合成主播、站立式AI合成主播、AI合成女主播、俄语AI合成主播之后,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联合搜狗公司推出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相较于前代产品◆★★◆■,“新小微”可实现实时变换发型、随时更改服装、随时穿梭于演播室的不同虚拟场景中◆◆★◆■■,实现多机位多景深、多样化精微表情播报,显著增强报道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新华网推出声音黑科技产品《共振时刻》,首次基于5G+AI声像分析技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全场37次掌声进行AI声像分析■■■◆■,同时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呈现,让《政府工作报告》“所听即所见”■◆■◆◆■,从全新视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历年两会新媒体报道都是展示传媒领域前沿技术的绝佳平台◆■■★,5G、4K/8K、AR、AI等技术创新在传媒领域深度应用,创新报道形式、优化采编方式、再造传播流程,为两会报道赋能。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突破场景★■★◆、距离阻碍的“隔空对话◆◆”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云对话、云访谈、云聊天等云端对话成为新常态◆■◆★■★。根据防疫要求,今年两会期间新闻记者主要通过网络视频等非面对面的云采访模式,与代表委员连线G等前沿技术★◆■,各家主流媒体纷纷开设对话栏目★◆,邀请委员代表、专家学者、青年代表等云端畅聊,从线下★◆■“一对一★■★■★◆”◆■■★“面对面”转变为跨越时空多方连线的云客厅、云访谈◆★◆■★■。
在视频的创意表达上,各家主流媒体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用动态漫画、互动视频等形式丰富视频内容表达。新华社客户端推出首部新闻互动微纪录片《她的故事,“触”处动人》★★,该视频打破了传统视频的单向叙事,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多重演绎,用户在自主选择与探索中参与“剧情”走向,了解基层全国人大代表李金莲的履职故事■■■。这是互动视频技术首次应用在时政新闻中,也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新尝试■★■■★。光明网推出4期《我们的“脱贫style”》,以◆■“代表声音+动态漫画”的形式展现基层全国人大代表们的脱贫“招式”,讲述脱贫攻坚为百姓生活带来的生动变化★■★。华龙网推出原创MV作品《声动两会|看勒点◆■!两会节奏rap起来》,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关注的提案议案用年轻时尚的说唱形式表达★◆■◆★■,作品饱含地域特色和流行元素,突破传统报道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创新报道样态,还积极推进采编播流程的再造◆◆■★■◆,显著提升新闻生产效率■■■◆■◆。人民日报社在两会期间推出★■★★■“智能云剪辑师”◆★■★,在几分钟内便能根据需要迅速生成视频,并自动匹配字幕◆★,实现画面人物的动态追踪、去除视频的拍摄抖动■■、多方位修复视频画质等一系列功能,并迅速实现横屏转竖屏,适配短视频平台特点■■★,飞速提升剪辑效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则利用◆★★■“AI云剪辑”技术实时收录多路信号■★★■◆■,通过人工智能计算,进行人脸检测、动作检测、镜头质量评测、穿帮镜头检测等,生成AI剪辑成片。历年两会频频亮相的新华社媒体大脑MAGIC继续■◆“上新”,推出“两会机器人”,可实现一边直播一边剪辑■■◆◆,智能发现金句、找到精彩段落,并支持一键生成“短视频直播流+专题页面”,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提升传播效率。中国网推出的“AI内容辅助生产平台”主要包括图解类产品辅助生产平台、数据可视化智能辅助生产平台和智能辅助生产工具平台,推动新闻产品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模块化★■■★、简易化★■◆★。